德道行天下:第一册(上下)(本书对《道德经》中具体文字的分析,把道家文化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等,拓宽视野、通俗理解传统文化.) 电子书 pdf 百度云 下载 epub 2025 免费 mobi 在线

德道行天下:第一册(上下)(本书对《道德经》中具体文字的分析,把道家文化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等,拓宽视野、通俗理解传统文化.)精美图片

德道行天下:第一册(上下)(本书对《道德经》中具体文字的分析,把道家文化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等,拓宽视野、通俗理解传统文化.)电子书下载地址

》德道行天下:第一册(上下)(本书对《道德经》中具体文字的分析,把道家文化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等,拓宽视野、通俗理解传统文化.)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德道行天下:第一册(上下)(本书对《道德经》中具体文字的分析,把道家文化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等,拓宽视野、通俗理解传统文化.)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171954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8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8 23:24:59

内容简介:

《德道行天下》2013第一册上下卷,是熊春锦先生主编,由德慧智文化工作室策划、制作和发行的国学深度阅读丛书,一年4辑,按季度出版发行,内容涵盖文化、教育、科技、修身、养生等领域。该丛书立足于民族道德根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秉承知行合一和功行合一的修学理念,努力与广大读者共同探索生命真相、启迪智慧人生,为道德文化的全面复兴竭尽己力。

本期重点《黄老文化的治理学与管理学》

治理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道德根文化中的治理思想和学说中突出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的文化特色,治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学说之一,它的目标是实现天下为公,“以百姓之心为心”,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荣。

有为与无为

了解治理学、管理学的学说特点和学术概念,需要从对“有为”和“无为”的认识开始。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原来并没有“管理”这个词,只有无为而治与有为而治这两个概念。

“为”, 就是服务于目的的行为、活动、运动。无为,就是没有意识参与的一切行为、运动,但是却有神运参与其中。一切产生于意识参与下的行为活动就是有为。比如我们心臓的搏动,血液的流动,胃肠的蠕动,呼吸的吐纳,全都是无为的运动、行为,谢绝意识的直接参与而进行无为之治,人的生命之身和体具有非随意肌系统和随意肌系统,没有意识参与的一切行为、活动就是无为,主要集中在“身”之内;有为主要分布在“体”表肢体的运动,以及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根的活动、行为,都是有为。

二、治理的内涵及其分类

“治”字的本义,是水名。篆书治的文是治水的象形,含有治水、整治、修治之义。“理”,指的是规律、纹路,以及事物客观发展的趋势、方向。

“治理”符合水之性,通过顺着事物天然具备的文理而整治,顺应其本身的能量动势趋向进行正向性的疏导,随圆就方,直能就曲,从而引导事物顺应先天客观规律而归正,这就是治理。比如大禹治水,采用的是疏泄的办法,符合治水的规律,所以大禹治水最终取得了成功。一位木匠,他的精妙之处是能顺着树纹的纹理,将一个不易于使用的木料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这就是顺着木头的纹理来进行“治理”。

治理又分为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从治理的悊(哲)学性上来分类,无为而治的悊(哲)学性分类分为性识、慧识、智识无为治理。治理的对象,就身体而言是身内的五臓六腑非随意肌器官、组织等等。有为而治在悊(哲)学性上,属于后天意识有为治理为主体,而先天潜意识无为治理被屏蔽;对象主要集中在体表各系统,如五官、四肢等,所有随意肌控制的组织和器官。随意肌,是指意识可以支配的肌肉,最典型的就是膀胱肌肉。

伏羲的《易经》、黄帝的《黄帝四经》、老子的《德道经)充满着治理学的大慧大智思想,如果人们不进行修身治理的实践,单独使用左脑意识思维和智能思维进行解读,则很难窥其全貌而善加应用。

治理学及其特征

治理学,是本性之识(性识)与右脑慧识以及左脑智识三元合一,以“中气以为和”进行疏导、引领和运用的一种修身明德的学问。在修身生理的治理学领域而言,就是对生命细胞DNA基因中,以质象形态存在于空白片段上的无为治理生理基因进行完整的“唤醒”, 重新唤醒性识、慧识以及运用的道德意志力,天下大公的意志力,恢复“少私而寡欲”的群体意识。全面“予善信,正善治”于后天意识与后天智识,重新建立后天有为智识和后天有为意识行为绝对服从无为治理法则秩序的生命形态和社会形态。正如老子所言,实现修身明德,进入“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以后,天下为公的群体意识和意志力在身内以及社会中出现,无为治理统帅有为治理,这就是一部人间绝学。

治理学诞生在修身治理获得人文“内文明”, 对地理文和天文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需求而形成。治理学是以无为而治为体,以有为而治为用。最开始是针对家庭、事业、社区以及邦国,通过一级级的治理和管理的需求,而诞生的一门学问。东方文明早期所诞生的是治理学,是无为治理与有为治理,而不是管理。

伏羲、黄帝和老子的学说思想是一种修身治理的文化思想,特别是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将修身与治世进行了完美的协调统一,这就决定了道德想根文化中的治理和管理学说,其原生态的原发点,就必定是诞生在我们身国之内。

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系统中,由轩辕黄帝所创立的法道文化,就是世界上时间最早、系统最全面、内容最丰富、揭示最深刻、论述最详细的治理学。黄帝法道文化治理学的思想,全部都包含在《黄帝四经》的-万一千余言之中。

《黄帝四经》的治理学思想,是严格遵循修身治理的原则,对大道天地自然规律,以及法则和秩序进行明确揭示,严谨地依照天地阴阳、日月躔度总规律的度、数、信而确立治理学。

因此,我们研究讨论治理学,继往开来,在继承上一定要把握住对《黄帝四经》的反复长期诵读。只有将这一部充满天人合一思想的修身治世的经典教科书,认真地学习并理解通透,融入意识与智识之中、才能在治理学的“开来”上具有收获。

治理学的人才配置特点

在中国古代慧识悊学文化时期所建立的治理学,是以修身治理实践水平和层级建立分工,进行不同层级的治理执行。慧识层级者以居于无为治理为主,具有高层决策层人才的可选性,例如修身治理进入或完成圣人阶段实践的人才,他们既可能隐逸于山林泉下、市廛民间,也可能被公推选拔进入各级决策层之中。修身治理实践的成就如果只是摆脱了宵昧,实现了愚转智,而进入明智阶段和层级的人才,他们修为的德才兼备性,还只是达到贤人的阶段,则暂时只能赋予有为而治层级的司职,其中就包括着管理与执行,而不能允许进入最高决策层级之中。因此,智识层级者以有为治理作为司职的定位。

黄老文化的治理学,顶层设计是以修身治理为核心,让圣人处于决策层面无为而治,设置贤人居于有为而治系统,司职于有为治理疏导以及指导具体执行。治理学的人才配置,是一种金子塔形的结构,从而确保上无为而下有为的完整统一。

黄老文化的治理学,是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层级性,以及治人事天、顺天应人的道法宗旨而确立。治理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与前提是修身明德治理生命,少私寡欲而效法天地的无私无欲。只有不脱离这两项基础与前提,黄老文化的治理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和有为而治,才能真正落实与执行。

治理学的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

“治理”与“管理”,是母与子的关系。用治理取代管理,用无为而治提升有为而治,符合宇宙大道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圣人之治的方法论。现代智能型的意识有为而治,单纯以“有之以为利”作为目的而展开的人治、管理、法度以及方法,与道德根文化的内圣外王之治、文治武功,并不是处于同一层级之中。智能型的意识有为而治与慧智圆通的有为而治,在阴阳属性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智能型的意识有为而治,虽然可以称之为管理,但却是以后天阴性意识作为主导,而逆用于外部的管理;以阴我心为主导,逆用于内部的管理。这与治理学中的有为而治绝对服从于天地自然规律的度、数、信,以及必须具备符合“少私而寡欲”的原则要求,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和落差。

治理学的有为而治,以无为而治作为顶层主宰,从而既不偏离宇宙法则中度、数、信的规范,同时对DNA基因上的“无为而治基因”具有同步唤醒的功效。法于道,符合德,始终是有为而治的核心,是以“德一”居中调控一切阴阳变化的动态,使动而不生害、少生害。黄老治理学中的有为而治,是以修身治理为根本,扶阳抑阴,净化阴意识、阴我心,制约欲和私任意地发挥作用,扶持意识中的阳意识作为有为而治的执行者,在对身内治理具有经验的前提下而顺用于外在的治理,也是以阴我心服从于阳我心的顺用于内的治理。

黄老文化治理学的有为而治,所强调的是智识与意识的善、正、真牢固确立,强调要用“治人事天”这个最大化的“群体意识”与“意志力”的原则目标,来规范心中的智识,并且让意识具体负责组织执行,而眼、耳、鼻、舌、身去落实完成行为。

黄老文化的治理学,是在性识和慧识的引导下,诞生无为而治。在这种状态下的有为而治,虽然具有后天意识行为的属性,但由于不脱离“治人事天”的群体共性法则和集体意志力,符合天道自然的规律性,所以不容易出现偏差,不会像管理那样,因为存在私心贪欲、妄想执着而容易偏颇甚至出现逆行倒施。

对于无为而治与有为而治,只要去看看蜂农是怎么养蜜蜂的,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养三个月的蜜蜂,向蜂农请教,就知道什么叫无为治理了。蜜蜂王国实行的才是真正的无为治理。一个蜂群就如同一个国家,蜂群里的蜂王,并没有任何治理与管理的行为,但是整个蜜蜂王国却井然有序,如同天地的运转、日月的往来。蜂王整天一声不吭、一言不发,唯一的任务就是不停地产卵,见一个洞,就产一枚卵下去,它终生的任务就是这一项。而蜂群里其他所有时蜜蜂分工既自然又有序,负责守卫的、采粉的、刷粉的、擂粉的、封盖的、调节室温的、维护蜂王营养的,都各有分工,包括筑多少蜂台,该采什么样的蜜,什么时候封口,完全没有任何有为治理干预的痕迹,都在蜂群王国的无为治理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它们王国的治理,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进行全面无为面治的典范,无为而成的结果就在其中。蜜蜂王国的群体意识在哪儿?集体意志力如何产生的?非常值得人类研究与探讨”。与蜜蜂相比,我们人类的确是退化了。是被意识的欲妄和智识的私贪推毁掉了,一刻都难以脱离法律与规矩的强制管理。

管理

在中国早期没有“管理”这个词,只有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的概念。管理的概念是后来才诞生的,管理学只是黄老文化内圣外王治理学当中“外王”的一个子系统,属于有为治理中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实践发展中,治理学是管理学之母。

从字面上认识管理

管理的“理”,指的是规律、纹路,以及事物客观发展的趋势、方向。“管”字的本义。是类似于笛子的一种乐器,也称之为“管乐”。后天人为将竹子截下来钻上孔,做成乐器使用。“管”也作为管状物的通称,引申为见识短浅。因为它只是个管子,用管子去看天,就是“以管窥天”; 用它去观察豹子,就是“管中窥豹”。“管”字,从字义和形名学上就把人的视野给束缚住了,是意识霸治下的必然产物。

一位木匠、他的精妙之处是能顺着树纹的纹理,将一个不易于使用的木料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其中一种办法就是顺着木头的纹理来进行“治理”。还有一种是强行的办法,不顺着纹理,而是按照纹理拼接,斩断其中的纹理,破坏其中的规律,人为地进行拼和,这就是一种“管理”, 它常常显得不那么自然,因为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在鲁班的事迹中有一些故事,谈到古代的一些木匠如何运用不同的木料,其中有一部分知识,与《庄子•达生•梓庆为罅》里面讨论的内容很相似,对人很有启发。读了这些书再去做木工,实践后再进一步读书,对于治理和管理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木材的纹理、走向,用自己的巧思来对待这种治理,既有一定的人工痕迹,但主要是以它的原始纹理为根本来进行一个物品的构造,其成果的确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但如果过分地进行人为制作,像现在的木工,做一个衣柜,把板子、木头用机器一锯,四方四直,只要能用就行了,就已经失去了木工制作的艺术性。

“管”字的下面是个“官”字,以官理事。为“管”带了“官”, 那么就很可能脱离群众,与民众格格不入,而可能产生隔阂;同时,一但有了“官”, 就有了官家的利益。这个官家的利益,如果没有强大而且独立的机制进行外在的遏制,没有修身治理而明德的基础,没有尊道贵德的内在自律和法制的外在制约,就会迅速地膨胀。“千里做官只为财,贪污腐败一起来”的现象也就必然不可避免。如果将这个“官”帽子也胀掉了的话,那一切就都会毁掉,真的成为一个毫无用处的“管子”, 没办法再管理了。

管理,从字面上看它就完全属于后天的智能,是对天文、人文、地理、本性和习性的一种制约和规范。

管理学及其特征

管理学,主要在西方智能科学领域比较发达,是一种西方意识哲学文化的分支学科,比较复杂而且庞大,例如西方的法制管理学,就是较典型的现象。主动干预、全面制约,是管理学的重要特征。管理学具有明显的有为而治的特征。属于后天有为而为,具有明显的后天人为干预性,管理学只是属于治理学中有为而治的一个分支系统。

管理学是脱离依循自然法则与秩序,为个人私利或者团队集体利益服务,维护与促进利与名获得最大化成果的学说和方法。

管理学的实质是构建在有为而治的框架之内,不必经过修身治理生命、提升品质的一种学问。

管理学是“现才取用,选优汰劣”, 仅供意识与智识直接应用,为利益服务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学由于无法摆脱为利益服务的束缚,因此也就难以真正完全符合天道自然的规律法则;管理学的利益性,决定着其应用的狭隘性和时间性。

管理学难以逃避伴随个人或团队的乱与治、兴与亡的周期律而滚动,很难真正让个人命运以及事业的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因为人的素质提升,精神文明的具备,德才兼备的不断升华,才是一切事物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石。

管理学的弊端

管理学,在形名定义上,首先就被这个“管”所束缚,其应用的局限性也就必然客观地存在着。因为管理学是依靠阴性的智识、意识,是局限性的管窥方式,既无法参于天地,同时也难以合于民心,是官僚主义的管理方式。《庄子•外篇•秋水》里面提到了 “管”字:“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这一段话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啊,提示得太精妙了!人类如果不修身治理自己,不把心胸眼界放开,不提升为智识,乃至向慧识回归,只是局限于运用意识之规,小范围地、狭隘地观察事物,以口舌之能争辩对错,干预性地评论,那简直就是以管窥天,用锥子尖立在大地上。这样也就太过于局限,必然失去广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西方管理学诞生在外求法领域,长期被意识哲学文化的局限性所束缚,带来的后果都是人与自然的分离,是人与天地的分离。因为看得不全面,研究的不是高屋建瓴的事物,不是一元论,不是综合论,不是系统论。虽然近期看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因为没有把握真正的“无之以为用”。而只是片面追求“有之以为利”的效果,就必然存在局限性和弊端,所以远期效果常常都不理想。

比如,在儿童教育中,这个“管”字就存在它的局限性、障碍性。主动干预式教育,几乎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常态,以监护人的个人标准塑造孩子,而毫不顾及保护孩子们的天性,用管理泯灭孩子们先天带来的具有个人潜质的天性,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共性现象。

管出来的孩子是听话,但是这个孩子将来就可能没有什么作为,因为是强制干预式的教育,很可能涸枯他的天赋开发之源。凡是将来有作为的孩子,在儿童时代普遍是比较活泼而调皮,这是生命活力的外显。而且这种生命活力存在一个自由发展期、才能使其中的先天的优势稳定而生长出嫩芽来:种子如果发芽顺利成长,一旦将来成年以后,就能够顺利地结果。但是许多家庭教育中的“管教”却是将孩子们智慧的种子加以深埋,或者掐断其嫩株。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甚严管家庭中的孩子,有时候还反而能成大器。因此,家庭教育需要顺应孩子的天性,顺应孩子无为而治的特点,来建立一整套的育儿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也就是黄老文化的治理学。如果我们只是参考西方的教育管理学,而不研究《黄帝四经》、《德道经》中的有为治理学,“为学者日益”地做好儿童的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肯定还是任重道远。所以说,《黄帝四经》、老子《德道经》无论在任何领域应用起来都是绝妙的,不得不令人赞叹和钦佩,它能够使人顺应任何事物最根本的客观规律,顺其文(幼)理去梳理、引导。


书籍目录:

文章摘录

一诺千金谈守信

在西方广泛流传着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中心是一篇《把信带给加西亚》的文章,这篇文章最先发表在1899年,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为世人所知。纽约中央车站曾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出去。日俄战争的时候,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项法宝,就把它译成日文。于是,在天皇的命令之下,日本政府的每一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一篇短文。目前,这篇《把信带给加西亚》已经被印了亿万份。这对历史上的任何作者来说,都是破纪录的。这篇文章,叙述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平易但是教育意义却极其深刻的故事: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二话没说,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口,吊在胸前,独自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原始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又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这个小故事的核心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也没有问:“我该如何去完成?”而是一个“是”字吐出口,接受任务一诺千金,敬业在于行动,恪守信义在于义无反顾,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实现自己守信的承诺。

有一个名叫卡耐基的人,在讲解这个故事时曾感慨地说,我们现在非常需要,但却非常缺像罗文这样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他说,如若大家不信,可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六名职工,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哥立奇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恐怕没有哪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可能他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下列的问题:他是谁呀?哪套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放在哪儿?这是我的工作吗?你不是指俾斯麦吧?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他是过世的人吗?急不急?我是否把书拿来,由你自己来查?你为什么要查他?等等自以为是而又狐疑百端的问题。

卡耐基说: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一个职员帮助他查哥立奇的资料,然后又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当然,我这个打睹可能会输,但是根据或然率,我还是会赢的。真是,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逼的被动行为,这种管理上的难以落实,管理者这种心灵的无可奈何,以及这种姑息养奸的作风,已经将这个社会带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如果人们普遍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地积极主动工作,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主动为别人服务而采取行动呢?

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个簿记员。”“我看到了,他怎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 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卡耐基总结说: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存心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所谓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会给他人增添无谓的麻烦,将使自己名誉受损,失去信任,丧失良好生存发展的土壤。对别人委托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又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诚信和信用,在人的交往中,对诚信、信用、信义推崇备至。老子说:“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恪守信德。清代顾炎武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因此,中国人历来把守信做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不讲信用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李白曾在他的《长干行》中写道:“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所谓“抱柱信”,是说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还没有来,河水就涨了。尾生为不失信用,还是不走,女子还没有来,宁可抱住桥柱,被水淹死。尾生的行为是过于迂腐拘泥,但他表现出的精神却是历来受到称颂的。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长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刚才我听见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讲信用,是内在信德忠诚的外在表现。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小信成则大信立”,不论是修身、齐家、工作、创业、治国,都需要讲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们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则无法判断他的行为动向,对于这种人,是无法信赖而进行正常交往的,更没有什么魅力可言。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方法。信任是守信的基础,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具有魅力的人,应该是守信的人,是诚实的人,是靠得住的人。

《把信带给加西亚》这篇文章被印成亿万份,广为传颂,表明人类敬仰“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崇尚他那恪守信义,不辱使命的精神品格。

加西亚将军和张劭虽然都已经不在人间,但是德慧智教育文化事业需要你、我、他都成为现代的罗文,成为今日的范式。不谈任何条件,不提任何问题,不顾一切地把文化教育服务送到每一个需求者的心坎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就是寻找、聚集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罗文和范式都是普通平凡的人,做的是普通平凡的事,把普通的工作作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作好就是不平凡。当普通与平凡深植在忠信的厚土中时,当正信诚信能支撑托起普通与平凡之时,就必定能铸就每一个光辉闪光的人生前程。

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在悄无声息地寻找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将军”的人,我们德慧智的事业同样亟需这种人才大量地涌现,我们既然在应用黄老文化修身实践,那也就是在自我培养成为一个这样守信的人才。请大家运用老子的“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自检利器,扪心自问,我誓愿成为一个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将军”的人吗?!事业需要你成为这样的人才!


作者介绍:

熊春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慧智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 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总顾问。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称号。2014年,先后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授予“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和“2014年度中国教育领袖人物”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帛书《周易》、《老子·德道经(熊春锦校注)》、《德道经九宫版》、帛书《黄帝四经九宫版》、《黄帝四经》(注音版)、《黄帝内经》、简帛《五行经》释解、《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礼》、《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全四册)》、《东方治理学》、《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太极修身》、《幼儿教育概论》等专著,以及《黄帝四经·道法》、《道德经老子思想在当代DVD》、《五德益智养生》等音像作品。

主编著作:《德道行天下》(丛书)、《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上下册)、《小篆入门指导》、《小学经典读本6+1》、《德慧智经典诵读操作指导手册》、《德慧智教育辅导答疑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方法与实例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国学经典读本》、《中华德慧智经典楷篆对照本》,《慧性图文画册》、《幼儿经典诵读教师用书》、《幼儿徒手操I 》、《甲骨文慧画·诗词篇 》、《中医药文化与健康 》中华德慧智教育经典读本系列等。

修“十善”“八正”,除“十恶”“八邪”

“正善治”是修心中的关键。

1.“十善”的全面修持

主动在生活、工作、实践当中,去进行正善修持,以期达到清理。怎么样去清理?繁体字的“德”,双人旁“彳”是代表众人,“十”代表十种善行、十种上善的行为,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四”表明要恪守四项行为原则:不符合道的,不能去听;不符合道的,不能看;不符合道的,不能说;不符合道的,不能去行动;而且还要一心去做到。按照这十种善行,并且要一心去做到,心里装着博爱、装着众生这样一种思想,就是有德。

“十善”修持具德性。

第一善,忠孝心

忠孝心,就是“十善”之首。“忠”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把它解析开来。

忠,是指忠诚无私,执中守一,尽心竭力,恒德不贰,尽心于人,于事为忠。这个“孝”字,在《周书•谥法》里面,“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以上就比较完整地将这个“孝”的意义把它囊括起来。我们曾经介绍过这个“孝”的层次,也在这几个框架之内,只是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白话文的解释而已。我们可以参照,把它们归纳在一起,来确立如何修和行这个忠孝之心。

我们要真实不虚地做到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孝敬父母、敬爱长辈,要想真正全面地将这个忠孝心确立起来,使其能够生成,并且牢固地树立起来,不被冲击,不容易坍塌,那么就要时时注意清理我们心智当中的奸妄不肖。“奸妄”,就是影响忠心、忠诚无私、执中守一、恒德不贰最大的破坏力。“不肖”,那也就是孝心确立的最大障碍,也是对“忠”的破坏作用力。我们要注意清理心意当中的奸妄不肖、反叛忤逆、妄言两舌、绮语邪行,要把这四个系统全部都把握住,那么忠孝心才能够确立起来。如果不注意清理,空谈忠孝心的确立,不去主动清理自己的奸妄不孝、反叛忤逆、妄言两舌、绮语邪行,那么确立和修行、修持忠孝心也就是一句空话,也就是画饼充饥了。

“第二善,好善心

在确立了这个“忠孝心”以后,要对这“十善”-完美的善心,要喜欢它、热爱它,用大爱无私去修这个善心。这里面“好善心”,就包括了尊道而贵德,择吉顺天,爱“十善”、离“十恶”。“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确立尊道贵德的信念与信仰,是生成善心的保障。树信、立善、持正、修德、如法,是修身治世的门径。这个上善,是指“不杀、不偷、不盗、不邪、不淫、不妄、不执、不贪、不嗔、不痴”。善心、善意,是善行的内在本质;善行,是善心、善意的表现形式。“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见人之危,扶持相助;见物之危,救活解脱;好善乐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为善为正之士,慷慨解囊,主动地去把握世财换法财。用上善治心血,积德进道境,这才是比较完整的“好善心”

第三善,慈悲心

假如光好善,而不主动改变自己去修持慈悲心,即使有了忠孝的志愿、志向,而不去修持“慈悲心”,那也是空的。“慈悲心,”体现在我们的肝仁上面,是修肝中之仁。它是慈祥和善、仁慈善良、慈善怜恤,慈爱宽仁;视天下人乃至禽兽、昆虫草木,与己同体,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损不伤。“慈悲心”的建立,要让它建立起来,就得需要清理障碍。我们需要清理心理当中、心身当中的杀盗邪淫、冷漠轻贱、落井下石、残忍冷酷的负面心态、心理,才能把这个“慈悲心”真正地确立起来。

如果我们的心中隐藏着杀盗邪淫、冷漠轻贱、落井下石、残忍冷酷的心态,那么“慈悲心”就难以真正地确立起来。只有边清理边确立、边清理边树立、边清理边扶生,那么“慈悲心”才能真实完整地建立起来。

第四善,平等心

“平等心”的建立,是在体内建立一大善性功德。万物众生皆是道生德养,众生万物本质上、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要一体尊道贵德。人皆生而精神上平等,人全部都是道生,是德的能量在滋养,因此在精神上平等;相反,物质上要遵循道的规律:“损有余而益不足”,而不是“损不足而奉有余”。应当做到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才能在物质上实现执行“损有余而益不足”的公信社会。

所以,在确立平等心方面,我们同时要高度去注意清理分别心、人我心、物我心、自利心、为我心、贪着心、排异心,只有同时将分别心、人我心、物我心、自利心、为我心、贪着心和排异心加以清除,那么真实的平等心之善,才能在我们的心中确立起来,并且在实践当中展示开来。

第五善,博爱心

以博大的心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实践这个普爱、爱众、博爱。所谓的“博爱心”,就是无私广大之爱,是不分彼此、不分物种、不分内外,是这样一种大爱情景,是仁德的体现。“博爱”这个词,并不是单纯的西方名词,在中国古代早就具备了。韩愈就曾经说过:“博爱谓之仁”,其中体现的就是仁德的一个分支-爱,是爱心的建立。无私大爱,不仅只是给亲人、给朋友,同时也能把这份爱心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反目成敌的人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自己也要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并且,要做到爱集体、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文明、文化,爱一切真善美的事。要让这种大爱心、博爱心,在自己的体内建立起来,那么无私就是前提,所以需要同时不断清理自私偏爱、自私为己。家庭的小爱,要把它不断加以放大,才能诞生出博爱之心的善心,这是第五个方面。

第六善,教化心

教化心,其实是爱心的示现,教化劝导、教导劝化、教诲熏陶、感化影响、教有浸染、谦虚讲礼、亲切儒雅、细致祥和、柔顺宽大。见人善行,褒扬宣传:见人恶行,规劝其改恶向善。以已之行,代为化解,都是教化心的表现。教化心,既有大的规范,也有小的规范;既有整体上的培养,也有局部的实践,都应当在我们的言行和修为当中,在自己身体内和身体外,把它求证出来,培养生成。当然,教化心的生成,它并不是一种居高临下,而是一种平等待人的教化心。

不要受现代智能教育的影响,认为教化就是居高临下去引导,认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就称之为“教化心”,这并不是真正的教化心。真正的教化心,是众生平等,是心灵的相互碰撞和影响,是表率作用的示现,是无形和有形两种行为和意识流的交流。所以,要想将教化心确立起来,就要同时去清理我们私心贪欲当中常常容易固化并且不易清理的负面心理状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关痛痒、视而不见、互不关心,等等。只有把这些负面阴性的心理素质清除了,教化心自然也就容易培育成功,这一善也就容易形成。

第七善,忠恕心

可以说,这是“十善”当中的一种善心,需要我们同步将它培养起来。忠恕心,主要是体现出了一种人际关系的原则。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家庭当中,在社会当中,在单位当中,如何去把握好准确正确的一个人际关系,那么忠恕心可以说就是我们一个关键。如果将这一善心确立起来了,我们的行为常常就不容易产生偏差或过度。对“恕”的理解,关键要把这个“忠”理解到位,前面我们对“忠”已经进行了解释,这里不重复,主要是把这个“恕”结合起来,将“忠”、“恕”一起来理解。这个“恕”,主要是指的推己及人,“与人之心,故为恕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就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析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推己及人,视人如己。”“忠恕心”,用现在的语言简单地说,就是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容易化解人际关系当中许多的矛盾。抱元守一,忠于自己的道德信念,而又能够宽恕、原谅、包容任何人不同的意见。具备换位思考、体谅谅解、宽容宽恕这样一种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种技术。

第八善,和蔼心

和蔼心,体现在仁爱、平和,善良、温和,亲切和气,和悦良善,和颜悦色,平易近人等方面。人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待人就要和蔼及亲近,一视同仁。然而要想做到和蔼心,就必须要清理自己肝中肝仁的不足,比如,就要注意清理盛气凌人,粗暴鲁莽、暴躁蛮横、凶狠恶毒、气势汹汹以及横眉怒目、冷若冰霜等心理潜在的负面素质,从而使和蔼心能够真实确立起来。

第九善,忍耐心

忍耐心,是指容忍温顺、文静稳重、逆来顺受、以柔制刚、含垢忍辱、慈心包容、坚韧不拔。要做到“心”字头上一把“刀”,处逆境不退转,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逆境困苦等等。要想把这个忍耐心修持好,它需要肝臓当中仁德的支撑,需要肺中义德的支撑和心里面礼德的支撑,以及智能的善巧化解。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正确的信念和信德脾土之上,才能把这个忍耐心完整确立起来。清理我们心智当中存在的浮躁急进、焦急轻率、反唇相讥、恶口相向、打击报复等心,那才能全面将忍耐心这一善心确立起来。

第十善,勇猛心

勇猛心,表现在修善的第十个方面,它是指修身治世一定要在社会当中去进行实践。在自己体内实践这个修身治世,在社会上去行道德文明进行治世,都要有一种勇猛精进、大义凛然、坚强勇敢、果断刚强这么一个善心、善志。凡事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不能等待、观望。勇猛心在体内的施治和身外的施治当中,只有克服了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懦弱虚脆、软弱怯生、萎缩惧怕的阴性负面心理素质以后,才能真正把它逐步确立起来。

这是十善心的建立,我们要把它赶紧建立起来。修心是统帅,立“十善”,去“十恶”,树正祛邪乃根本。我们修学道学,把握了立“十善”去“十恶”树正祛邪这个根本以后,还应当将道学与儒学、佛学同参,把三种教育圆融一体,才是一个完整体,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修心的生理奥秘,就具有极大的帮助。

知“十恶”,去“十恶”

我们首先要掌握佛学修行标准的“十恶”。佛学认为“十恶”源自于身、口、意三业,并且对此进行了分类,方便我们掌握、了解和学习。

身业不善,就包含了杀、盗、邪淫三个方面;口业不善,就包括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就包括了嫉妒、嗔患、骄慢、邪见,这都是“十恶”的表现。

佛学、儒学对修心皆有精妙的论述,我们都应该触类旁通,潜心学习,进行参悟。

当然,我们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个比较世俗的标准来认定的“十恶”,那就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这“十恶”标准的确立,是指十种恶劣的行为,它的确说明了整个社会迅速地向道德底线滑落,所以难以构筑起对“十恶”智识本源的高标准、严要求的认知,难以建立高质量的“十善”标准。

修心中的八正道

除了修善以外,还要修正。修善,修正,“正善治”是修心中的关键。修心中的“正”,在道家的学说当中,分之为“八正道”-修心中的“八正道”。修身治世中,提升心气的品质,修善心、修正心是其中关键的修持内容。在修“十善心”的基础上,修持“八正心”,在黄老修身知识学说当中,同样是关键内容之一。

何为“正”。修“正心”的“正”字甲骨文“正”的文形上面是个“一”,象形天道的“德一”,表意是尊道贵德的守一目标,下面是“足”,是“止”,意思是向这个方向为目标,不偏不倚不斜地向前推进、迈进。

《黄帝四经》当中,对这个“正”也有解释:“正者,事之根也。”“悬之下日正。”就是说,从空中悬下来一条直线没有歪斜,谓之“正”,实际上也就是遵循天道的意思。“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这里就提到了“至静者圣”,“至正者静”,只有保持在“正”的框架范围之内的心态,那么才能真正清净下来,实现心清静、身清静,所以“善”和“正”是我们修心的关键。

正与邪。《黄帝四经》中还指出:“变恒过度,以奇相御。正奇有立,而名形弗去。”什么是“正”的?什么是“邪”的?在阴阳这个领域当中,把“正”和“奇”确立、明确起来。既然人生活在太极的模式之中,有了阴有了阳,有了善有了恶,有了正有了邪,那就要把它明确起来,使它的名形都掌握在我们的心里面,这样也就容易邪转正,恶转善,“名形已定,物自为正,天下太平,正以明德,参之与天地,而兼复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

老子在他的五千言当中,也揭示了:“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訞,人之迷也,其日故久矣。”当人类丢失了正心的修持以后,那么相反这个“正”就变成“奇”了,人们都在错误地解析,以歪解正,否定圣贤之言,否定历史,自唱奇谈怪论。有的人甚至认为当年尧禅位的善举都是假的,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接班人舜,那是搞卧底,等等。以自己的邪见来解释正见,都成道理了,都成人间的共性认知了。就是因为丧失了“正”,社会的正见正识、文化的正见正识,已经从心灵当中完全消失了,各种邪说、各种魔思,魔鬼思识的思维,就会取代正确的认知。“正复为奇”,善良正确的言论反而成了妖怪魔说,而妖魔鬼怪之说却成了通行之说。人迷失了“善”和“正”以后,这个现象、这个时间已经很久了,复归起来不容易啊!重新建立“正”、建立“善”,清除掉邪、清除掉妖(沃),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只有在心中牢牢确立了“八正道“,才能将心魔当中诞生出的众多的“奇”、“妖(沃)”彻底清除干净。

黄帝的“八正”学说

在中国历史上,黄帝在修身治世学说中最早提出“守一”学说。他在守一学说中就完整地提出了“正”和“五正”学说,其中的“八正”学说是修身治世的系统论,是纲领之一。《黄帝四经》中说:“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然后施于四极,而四极之中无不听命矣。蚑行喙息,扇飞蠕动,无不宁其心,而安其性,故而不失其常者,天之一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循天道必须执一用德进行修身治世,明白三生万物、中气为和的规律性;稳定安定阴阳二的动态变化;确立建树最高而且不可动摇的八大符合“德一”原则的思想行为作为律条恪守;直行不偏地实践与执行正、适、信、反、必、顺、常七种法则,从而成就内圣;然后以“德一”驾驭外王,将德行施展到四方最远的地方,践行和验证内成外就,那么四方和其边远的一切,全都会听从奉行这个“执一”的教育和治理。哪怕是动物万灵,或是爬行兽类、尖嘴飞鸟、有翅飞虫和蠕动蛇虫,全都会在德性能量的布施下和德行的举止中获得宁静和安宁。因为都在“德一”的状态下,那么他们的心态都会处在本性宁静安稳而没有躁动与混乱的状态中。因此从万物不丧失它们本性规则的现象中,可以检验天道“德一”的品质修持情况如何,这些修为的总和就是“德一”。人体内的外王,则表现在各种客居在体内的信息体是否宾服而不致疾病生成。

可以说,一旦真正得到了天之“一”,行这个“德一”,守这个“德一”,执这个“德一”,成这个“德一”,用这个“德一”以后,则万物无不宾服,天地万物全部都会宾服在其中。

另外一段,我们也要研读一下。《黄帝四经》中的“八正论”中说:“人主者,天地之稽也,号令之所出也,司民之命也。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不处外内之位,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于内而举窘于外。八正皆失,与天地离。天天则得其神,重地则得其根。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处外内之位,应动静之化,则事得于内而举得于外。八正不失,则与天地总矣。”

这一段文言文,我们也要用白话文解释,方便大家理解和应用。从修身系统而言,人的心灵,是身国内天地的治理和考核查验者,是身国内一切活动的决策者,掌管着身国众生的命运和健康,这三条是天道赋予人类心灵的职责和使命。如果违背天道,不能敬天尊道,不关注体内的天,就必然在外境中失去众神的呵护默佑,在内境中丧失心中阳神丹元的天赋职权;如果不重视体内脐水平线以下的“地”,就会盲目地丢失精和气,丧失生命和健康的根基。如果不顺应天地四季交替变化的规律性来安排作与息,身国内的众生就会生出疾患。如果不牢立在内圣外王以德修身治世的位置上,如果不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动态而同步变化,修外行就必然内全都陷入困迫的状态里不能自拔。以上就是“八正”全都丢失的现象。丢失了八种正行,就会与天和地的能量场相脱离,得不到天与地正气的滋养和呵护,尊道贵德,顺天应人,内修其身,把握心性修持,心灵体元就能具有超常的活力。高度重视“人法地”而进行修命的实践,那么命体就会坚固,天根在地基中能够牢立而不颓。顺应四季气运的变化而同步,众生就没有疾患生成。这几句话就对应了体内环境众多臓腑器官组织,那么众生获得天道能量的滋养就没有疾患生成。把握好内圣外王、内修外行的正确位置,顺应天地人内外环境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那么修身治世的万事就全都会内成外就,也就与天地的规律同频共率,总体如一,守一不失了。这是修“八正”在修身上较详细的解析。

“八正”系统,不仅仅表现在修身治世这个大系统上面;在细微的系统上面,同样具有这些内容。黄帝不仅在修身治世系统中提出系统性的“八正论”,而且在医学预防治疗学领域中,也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气机八正论。例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指出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时令;空间上,则是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提出了这一个概念,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上的“八正”。

与佛学“八正论”同参

道学的八正论,具有系统论的特点。佛学中的八正论,则对修心直指心源性海具有专项性。我们在修身实践当中,应当同步参修。只是在后世的解析上面,我们应当知道他们的解析还是有待于更加深入地进行,要结合生理一起进行体悟,才能完整地把它掌握好。

佛学的“八正”,一是指正见,这是学佛的第一步。如何解析正见,社会上很多大德都进行了一些讲解,通常指端正心念、见解,清净观念及心病,这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参考,我们自己进行学习研究,然后结合黄老思想,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二是正思,不迷不恶,不贪不恋,随缘静心,知足常乐;三是正语,开口动舌无不是业,句句实话,事事负责,诚信为本;四是正业,清净心,清净业,不自私,不妄行,不邪淫,不自欺,不欺人;五是正命,思正则行正,行正则万事万物都会以规矩而行:六是正进,精进努力,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为,用正确的修养涵养正确的方法,最后走向正确的方向,达到正确的目的:七是正念,必须时时警醒自己心意是否偏邪?若正确,一切都不会有偏差:八是正定,也即禅定,凡事专心致志,用心为一,干啥时心在啥,心与言行一致,融于言行之中,抛弃舍掉欲望贪心,断绝舍弃苦乐浮华,消灭喜悦和忧伤,而达到不苦不乐、不怒不喜、不浮不躁的清净境界,生命才会智慧圆融。此乃八正,须躬身而行。反之则为八邪,须净心除掉。

我们躬身而行这“八正”,用它们去克服“八邪”,那么心就归到正道上面来了。我们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参学一下详细内容,并且结合道家学说整体进行思悟,很多的内容其实包含在系统论当中。但是,作为重点突出进行求证,那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局部,我们就要重点突破,在系统论上要整体把握,去实现八正道。

佛学里面也提出了“八邪行”,是指邪见、邪智、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这“八邪”,我们同样也要明白,才能知道如何去克服“八邪”,如何树立正见,一正一邪、一阴一阳都得要整体把握住,那才能实现明白修,真实修,正确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德道行天下》2013第一册上下卷,是熊春锦先生主编,由德慧智文化工作室策划、制作和发行的国学深度阅读丛书,一年4辑,按季度出版发行,内容涵盖文化、教育、科技、修身、养生等领域。该丛书立足于民族道德根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秉承知行合一和功行合一的修学理念,努力与广大读者共同探索生命真相、启迪智慧人生,为道德文化的全面复兴竭尽己力。

本期重点《黄老文化的治理学与管理学》

治理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道德根文化中的治理思想和学说中突出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的文化特色,治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学说之一,它的目标是实现天下为公,“以百姓之心为心”,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荣。

有为与无为

了解治理学、管理学的学说特点和学术概念,需要从对“有为”和“无为”的认识开始。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原来并没有“管理”这个词,只有无为而治与有为而治这两个概念。

“为”, 就是服务于目的的行为、活动、运动。无为,就是没有意识参与的一切行为、运动,但是却有神运参与其中。一切产生于意识参与下的行为活动就是有为。比如我们心臓的搏动,血液的流动,胃肠的蠕动,呼吸的吐纳,全都是无为的运动、行为,谢绝意识的直接参与而进行无为之治,人的生命之身和体具有非随意肌系统和随意肌系统,没有意识参与的一切行为、活动就是无为,主要集中在“身”之内;有为主要分布在“体”表肢体的运动,以及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根的活动、行为,都是有为。

二、治理的内涵及其分类

“治”字的本义,是水名。篆书治的文是治水的象形,含有治水、整治、修治之义。“理”,指的是规律、纹路,以及事物客观发展的趋势、方向。

“治理”符合水之性,通过顺着事物天然具备的文理而整治,顺应其本身的能量动势趋向进行正向性的疏导,随圆就方,直能就曲,从而引导事物顺应先天客观规律而归正,这就是治理。比如大禹治水,采用的是疏泄的办法,符合治水的规律,所以大禹治水最终取得了成功。一位木匠,他的精妙之处是能顺着树纹的纹理,将一个不易于使用的木料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这就是顺着木头的纹理来进行“治理”。

治理又分为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从治理的悊(哲)学性上来分类,无为而治的悊(哲)学性分类分为性识、慧识、智识无为治理。治理的对象,就身体而言是身内的五臓六腑非随意肌器官、组织等等。有为而治在悊(哲)学性上,属于后天意识有为治理为主体,而先天潜意识无为治理被屏蔽;对象主要集中在体表各系统,如五官、四肢等,所有随意肌控制的组织和器官。随意肌,是指意识可以支配的肌肉,最典型的就是膀胱肌肉。

伏羲的《易经》、黄帝的《黄帝四经》、老子的《德道经)充满着治理学的大慧大智思想,如果人们不进行修身治理的实践,单独使用左脑意识思维和智能思维进行解读,则很难窥其全貌而善加应用。

治理学及其特征

治理学,是本性之识(性识)与右脑慧识以及左脑智识三元合一,以“中气以为和”进行疏导、引领和运用的一种修身明德的学问。在修身生理的治理学领域而言,就是对生命细胞DNA基因中,以质象形态存在于空白片段上的无为治理生理基因进行完整的“唤醒”, 重新唤醒性识、慧识以及运用的道德意志力,天下大公的意志力,恢复“少私而寡欲”的群体意识。全面“予善信,正善治”于后天意识与后天智识,重新建立后天有为智识和后天有为意识行为绝对服从无为治理法则秩序的生命形态和社会形态。正如老子所言,实现修身明德,进入“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以后,天下为公的群体意识和意志力在身内以及社会中出现,无为治理统帅有为治理,这就是一部人间绝学。

治理学诞生在修身治理获得人文“内文明”, 对地理文和天文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需求而形成。治理学是以无为而治为体,以有为而治为用。最开始是针对家庭、事业、社区以及邦国,通过一级级的治理和管理的需求,而诞生的一门学问。东方文明早期所诞生的是治理学,是无为治理与有为治理,而不是管理。

伏羲、黄帝和老子的学说思想是一种修身治理的文化思想,特别是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将修身与治世进行了完美的协调统一,这就决定了道德想根文化中的治理和管理学说,其原生态的原发点,就必定是诞生在我们身国之内。

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系统中,由轩辕黄帝所创立的法道文化,就是世界上时间最早、系统最全面、内容最丰富、揭示最深刻、论述最详细的治理学。黄帝法道文化治理学的思想,全部都包含在《黄帝四经》的-万一千余言之中。

《黄帝四经》的治理学思想,是严格遵循修身治理的原则,对大道天地自然规律,以及法则和秩序进行明确揭示,严谨地依照天地阴阳、日月躔度总规律的度、数、信而确立治理学。

因此,我们研究讨论治理学,继往开来,在继承上一定要把握住对《黄帝四经》的反复长期诵读。只有将这一部充满天人合一思想的修身治世的经典教科书,认真地学习并理解通透,融入意识与智识之中、才能在治理学的“开来”上具有收获。

治理学的人才配置特点

在中国古代慧识悊学文化时期所建立的治理学,是以修身治理实践水平和层级建立分工,进行不同层级的治理执行。慧识层级者以居于无为治理为主,具有高层决策层人才的可选性,例如修身治理进入或完成圣人阶段实践的人才,他们既可能隐逸于山林泉下、市廛民间,也可能被公推选拔进入各级决策层之中。修身治理实践的成就如果只是摆脱了宵昧,实现了愚转智,而进入明智阶段和层级的人才,他们修为的德才兼备性,还只是达到贤人的阶段,则暂时只能赋予有为而治层级的司职,其中就包括着管理与执行,而不能允许进入最高决策层级之中。因此,智识层级者以有为治理作为司职的定位。

黄老文化的治理学,顶层设计是以修身治理为核心,让圣人处于决策层面无为而治,设置贤人居于有为而治系统,司职于有为治理疏导以及指导具体执行。治理学的人才配置,是一种金子塔形的结构,从而确保上无为而下有为的完整统一。

黄老文化的治理学,是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层级性,以及治人事天、顺天应人的道法宗旨而确立。治理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与前提是修身明德治理生命,少私寡欲而效法天地的无私无欲。只有不脱离这两项基础与前提,黄老文化的治理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和有为而治,才能真正落实与执行。

治理学的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

“治理”与“管理”,是母与子的关系。用治理取代管理,用无为而治提升有为而治,符合宇宙大道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圣人之治的方法论。现代智能型的意识有为而治,单纯以“有之以为利”作为目的而展开的人治、管理、法度以及方法,与道德根文化的内圣外王之治、文治武功,并不是处于同一层级之中。智能型的意识有为而治与慧智圆通的有为而治,在阴阳属性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智能型的意识有为而治,虽然可以称之为管理,但却是以后天阴性意识作为主导,而逆用于外部的管理;以阴我心为主导,逆用于内部的管理。这与治理学中的有为而治绝对服从于天地自然规律的度、数、信,以及必须具备符合“少私而寡欲”的原则要求,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和落差。

治理学的有为而治,以无为而治作为顶层主宰,从而既不偏离宇宙法则中度、数、信的规范,同时对DNA基因上的“无为而治基因”具有同步唤醒的功效。法于道,符合德,始终是有为而治的核心,是以“德一”居中调控一切阴阳变化的动态,使动而不生害、少生害。黄老治理学中的有为而治,是以修身治理为根本,扶阳抑阴,净化阴意识、阴我心,制约欲和私任意地发挥作用,扶持意识中的阳意识作为有为而治的执行者,在对身内治理具有经验的前提下而顺用于外在的治理,也是以阴我心服从于阳我心的顺用于内的治理。

黄老文化治理学的有为而治,所强调的是智识与意识的善、正、真牢固确立,强调要用“治人事天”这个最大化的“群体意识”与“意志力”的原则目标,来规范心中的智识,并且让意识具体负责组织执行,而眼、耳、鼻、舌、身去落实完成行为。

黄老文化的治理学,是在性识和慧识的引导下,诞生无为而治。在这种状态下的有为而治,虽然具有后天意识行为的属性,但由于不脱离“治人事天”的群体共性法则和集体意志力,符合天道自然的规律性,所以不容易出现偏差,不会像管理那样,因为存在私心贪欲、妄想执着而容易偏颇甚至出现逆行倒施。

对于无为而治与有为而治,只要去看看蜂农是怎么养蜜蜂的,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养三个月的蜜蜂,向蜂农请教,就知道什么叫无为治理了。蜜蜂王国实行的才是真正的无为治理。一个蜂群就如同一个国家,蜂群里的蜂王,并没有任何治理与管理的行为,但是整个蜜蜂王国却井然有序,如同天地的运转、日月的往来。蜂王整天一声不吭、一言不发,唯一的任务就是不停地产卵,见一个洞,就产一枚卵下去,它终生的任务就是这一项。而蜂群里其他所有时蜜蜂分工既自然又有序,负责守卫的、采粉的、刷粉的、擂粉的、封盖的、调节室温的、维护蜂王营养的,都各有分工,包括筑多少蜂台,该采什么样的蜜,什么时候封口,完全没有任何有为治理干预的痕迹,都在蜂群王国的无为治理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它们王国的治理,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进行全面无为面治的典范,无为而成的结果就在其中。蜜蜂王国的群体意识在哪儿?集体意志力如何产生的?非常值得人类研究与探讨”。与蜜蜂相比,我们人类的确是退化了。是被意识的欲妄和智识的私贪推毁掉了,一刻都难以脱离法律与规矩的强制管理。

管理

在中国早期没有“管理”这个词,只有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的概念。管理的概念是后来才诞生的,管理学只是黄老文化内圣外王治理学当中“外王”的一个子系统,属于有为治理中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实践发展中,治理学是管理学之母。

从字面上认识管理

管理的“理”,指的是规律、纹路,以及事物客观发展的趋势、方向。“管”字的本义。是类似于笛子的一种乐器,也称之为“管乐”。后天人为将竹子截下来钻上孔,做成乐器使用。“管”也作为管状物的通称,引申为见识短浅。因为它只是个管子,用管子去看天,就是“以管窥天”; 用它去观察豹子,就是“管中窥豹”。“管”字,从字义和形名学上就把人的视野给束缚住了,是意识霸治下的必然产物。

一位木匠、他的精妙之处是能顺着树纹的纹理,将一个不易于使用的木料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其中一种办法就是顺着木头的纹理来进行“治理”。还有一种是强行的办法,不顺着纹理,而是按照纹理拼接,斩断其中的纹理,破坏其中的规律,人为地进行拼和,这就是一种“管理”, 它常常显得不那么自然,因为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在鲁班的事迹中有一些故事,谈到古代的一些木匠如何运用不同的木料,其中有一部分知识,与《庄子•达生•梓庆为罅》里面讨论的内容很相似,对人很有启发。读了这些书再去做木工,实践后再进一步读书,对于治理和管理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木材的纹理、走向,用自己的巧思来对待这种治理,既有一定的人工痕迹,但主要是以它的原始纹理为根本来进行一个物品的构造,其成果的确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但如果过分地进行人为制作,像现在的木工,做一个衣柜,把板子、木头用机器一锯,四方四直,只要能用就行了,就已经失去了木工制作的艺术性。

“管”字的下面是个“官”字,以官理事。为“管”带了“官”, 那么就很可能脱离群众,与民众格格不入,而可能产生隔阂;同时,一但有了“官”, 就有了官家的利益。这个官家的利益,如果没有强大而且独立的机制进行外在的遏制,没有修身治理而明德的基础,没有尊道贵德的内在自律和法制的外在制约,就会迅速地膨胀。“千里做官只为财,贪污腐败一起来”的现象也就必然不可避免。如果将这个“官”帽子也胀掉了的话,那一切就都会毁掉,真的成为一个毫无用处的“管子”, 没办法再管理了。

管理,从字面上看它就完全属于后天的智能,是对天文、人文、地理、本性和习性的一种制约和规范。

管理学及其特征

管理学,主要在西方智能科学领域比较发达,是一种西方意识哲学文化的分支学科,比较复杂而且庞大,例如西方的法制管理学,就是较典型的现象。主动干预、全面制约,是管理学的重要特征。管理学具有明显的有为而治的特征。属于后天有为而为,具有明显的后天人为干预性,管理学只是属于治理学中有为而治的一个分支系统。

管理学是脱离依循自然法则与秩序,为个人私利或者团队集体利益服务,维护与促进利与名获得最大化成果的学说和方法。

管理学的实质是构建在有为而治的框架之内,不必经过修身治理生命、提升品质的一种学问。

管理学是“现才取用,选优汰劣”, 仅供意识与智识直接应用,为利益服务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学由于无法摆脱为利益服务的束缚,因此也就难以真正完全符合天道自然的规律法则;管理学的利益性,决定着其应用的狭隘性和时间性。

管理学难以逃避伴随个人或团队的乱与治、兴与亡的周期律而滚动,很难真正让个人命运以及事业的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因为人的素质提升,精神文明的具备,德才兼备的不断升华,才是一切事物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石。

管理学的弊端

管理学,在形名定义上,首先就被这个“管”所束缚,其应用的局限性也就必然客观地存在着。因为管理学是依靠阴性的智识、意识,是局限性的管窥方式,既无法参于天地,同时也难以合于民心,是官僚主义的管理方式。《庄子•外篇•秋水》里面提到了 “管”字:“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这一段话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啊,提示得太精妙了!人类如果不修身治理自己,不把心胸眼界放开,不提升为智识,乃至向慧识回归,只是局限于运用意识之规,小范围地、狭隘地观察事物,以口舌之能争辩对错,干预性地评论,那简直就是以管窥天,用锥子尖立在大地上。这样也就太过于局限,必然失去广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西方管理学诞生在外求法领域,长期被意识哲学文化的局限性所束缚,带来的后果都是人与自然的分离,是人与天地的分离。因为看得不全面,研究的不是高屋建瓴的事物,不是一元论,不是综合论,不是系统论。虽然近期看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因为没有把握真正的“无之以为用”。而只是片面追求“有之以为利”的效果,就必然存在局限性和弊端,所以远期效果常常都不理想。

比如,在儿童教育中,这个“管”字就存在它的局限性、障碍性。主动干预式教育,几乎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常态,以监护人的个人标准塑造孩子,而毫不顾及保护孩子们的天性,用管理泯灭孩子们先天带来的具有个人潜质的天性,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共性现象。

管出来的孩子是听话,但是这个孩子将来就可能没有什么作为,因为是强制干预式的教育,很可能涸枯他的天赋开发之源。凡是将来有作为的孩子,在儿童时代普遍是比较活泼而调皮,这是生命活力的外显。而且这种生命活力存在一个自由发展期、才能使其中的先天的优势稳定而生长出嫩芽来:种子如果发芽顺利成长,一旦将来成年以后,就能够顺利地结果。但是许多家庭教育中的“管教”却是将孩子们智慧的种子加以深埋,或者掐断其嫩株。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甚严管家庭中的孩子,有时候还反而能成大器。因此,家庭教育需要顺应孩子的天性,顺应孩子无为而治的特点,来建立一整套的育儿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也就是黄老文化的治理学。如果我们只是参考西方的教育管理学,而不研究《黄帝四经》、《德道经》中的有为治理学,“为学者日益”地做好儿童的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肯定还是任重道远。所以说,《黄帝四经》、老子《德道经》无论在任何领域应用起来都是绝妙的,不得不令人赞叹和钦佩,它能够使人顺应任何事物最根本的客观规律,顺其文(幼)理去梳理、引导。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下载速度快(196+)
  • 盗版少(586+)
  • 中评(187+)
  • 内容完整(285+)
  • azw3(103+)
  • 格式多(572+)
  • 无缺页(132+)

下载评价

  • 网友 习***蓉: ( 2024-12-26 20:23:22 )

    品相完美

  • 网友 冯***丽: ( 2024-12-19 11:14:54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权***颜: ( 2024-12-23 06:41:3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马***偲: ( 2025-01-04 00:23:13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薛***玉: ( 2025-01-05 18:34:33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3 19:43:4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石***致: ( 2024-12-20 16:14:21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蓬***之: ( 2025-01-18 05:58:47 )

    好棒good

  • 网友 游***钰: ( 2024-12-22 21:12:3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寿***芳: ( 2025-01-13 22:23:5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师***怀: ( 2024-12-30 05:44:4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车***波: ( 2024-12-23 09:21:1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冉***兮: ( 2024-12-20 00:10:3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相***儿: ( 2025-01-03 03:16:55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随机推荐